時隔一年,上海越劇院再次走進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為北大觀眾帶來兩部經典作品, 19日晚是改編自巴金同名作品的男女合演越劇《家》,昨晚則是越劇“四大經典”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
去年北大學子觀看《紅樓夢》和《西廂記》的熱烈場面仍歷歷在目,在北大的校內論壇上,不少學子發帖“喊話”:“第一次看越劇就順利‘入坑’,能不能請上越多來表演?哪怕一學期一次或者一年一次都可以,青年演員們都好真摯謙遜!”“上越質量確實很高,求一個長期合作,一團二團三團都來熱鬧熱鬧!”“上越許多劇目都取材于經典文本,很有文化韻味,青年演員們也都很愿意真誠深入地和同學們交流!”
早在2003年,由“越劇王子”趙志剛主演、上海越劇院一團帶來的《家》就走進過北大,今年是巴金先生誕辰120周年,百講再次邀請上海越劇院,這部男女合演的佳作也已成為上越的經典保留劇目。此番演出換成了上越“第十代”年輕演員為主的演出陣容,張楊凱南飾演覺新,他恰是師承趙志剛,陸志艷飾演梅芬,鄧華蔚飾演瑞玨。
越劇《家》歌頌了青春的美麗、善良的可貴和真情的無價,劇中三組愛情悲劇和不同人物的人生走向,都緊緊圍繞著覺新這一中心人物展開。演出散場后,不少北大學生仍在討論著劇情和演員的表演,一位同學說:“越劇讓我更好地理解了文學原著的精神內核,讓我看到了那個年代黑暗中的亮色和絕望中的希望。”
《梁祝》已經成為越劇的一個文化符號,這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千古愛情絕唱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觀演,《十八相送》《我家有個小九妹》《樓臺會》等經典唱段也成了不少愛好者入門的學唱課程。此番梁山伯由董心心飾演,祝英臺由楊韻兒飾演,祝公遠由潘錫丹飾演。
對于很多越劇演員來說,《梁祝》也是貫穿在他們學習成長中的一部戲。楊韻兒第一次接觸越劇就是從《我家有個小九妹》開始的,那時她不會想到,十幾年后她的第一臺全本大戲正是《梁祝》。在她看來,越劇是唯美的,也是年輕的,一直在吸收話劇、昆曲、影視等不同領域的表演手法和呈現方式。作為傅派花旦,楊韻兒表示此次帶著最廣為流傳的范傅版《梁祝》走進北大,也給大家呈現出華麗而傳統的上越風格。
在演出前,上海越劇院兩位表演藝術家單仰萍和章瑞虹分別為北大師生錄制了兩部戲的導賞視頻。兩部戲的演員也都提前為觀眾錄制了答疑解惑的視頻,和傳承經典的心路歷程。“男女合演和女子越劇是我們越劇的并蒂花,《家》作為現代戲又可以讓大家看到越劇在傳統戲之外的另一種表演范式。”呂派花旦鄧華蔚說,此次走進北大校園,也希望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未來會有更多人走近越劇、喜愛越劇。
鑒于北大與上越多年的良好合作基礎,上海越劇院演出營銷部主任孫旭透露,明年在上海越劇院70周年之際,上越將在北大校園展開越劇文化周活動,不僅會有劇目展演,還會有展覽、電影、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全面展現海派越韻。(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趙玥 北京今日電)
本文鏈接:http://m.bbbearmall.com/news-222453.html燕京新語丨北大學子集體“催更”的越劇來了,上越透露明年將把越劇文化周送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