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璀璨舞臺上,一部名為《尋覓古如歌》的短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第十四屆盛會中榮獲了文旅融合影像創新特別榮譽,成為了一顆閃耀著民族文化光輝的明珠。這部作品由本土青年導演斯力更精心執導,深情講述了一段關于追尋民族音樂瑰寶——古如歌的動人故事,它是對歷史脈絡中流淌在蒙古族血脈之根的深深敬仰,也是對悠遠文化傳承重任的莊重擔當。
《尋覓古如歌》的核心主題聚焦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沿河地區流傳的古老旋律——古如歌,這一音樂形態是蒙古長調藝術中最原始、最純粹的表現形式。"古如"在蒙古語中寓意著"國度"或"朝政",古如歌自誕生之日起便與宮廷緊密相連,通常只在莊嚴神圣的儀式場合上演繹,平日里顯得尤為珍貴且不可隨意傳唱。這種音樂藝術的獨特之處在于,它采用多聲部合唱的方式進行,每組由三首歌組成,即世人所說的“三支首歌”或“三首正歌”,蘊含著深邃的歷史內涵與莊重的藝術格調。
相較于蒙古族廣泛流傳的長調與短調,古如歌更像是一幅描繪草原游牧文化的立體畫卷,其吟唱風格獨樹一幟,歌聲中流淌著蒼茫大地的遼闊、天空的高遠,以及歲月沉淀下的悲壯與空靈之美。古如歌不僅是蒙元時期蒙古宮廷禮儀音樂的典型代表,更是蒙古族古典音樂的一塊活生生的“化石”,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早在2008年,古如歌因其無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地位,被國家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彰顯了其在中國乃至世界音樂遺產中的重要位置。
而2013年,杭錦旗更因古如歌的繁盛傳承,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了“中國古如歌之鄉”的美譽,進一步肯定了這一地域在保護和弘揚古如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尋覓古如歌》作為一部源自“中國古如歌之鄉”杭錦旗的本土電影,細膩刻畫了女主角烏音嘎作為一名電影工作者,為了在影片中真實再現古如歌的神韻,毅然踏上回溯之旅,最終在故鄉杭錦旗歷經曲折,成功地從內心深處喚醒了那份流淌在血液中的古如歌情懷及其背后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
《尋覓古如歌》在它的源頭之地——杭錦旗正式啟動拍攝,斯力更導演親自執掌導筒,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同時積極選拔當地群眾參與影片演出,力求讓影片最大程度地貼近生活、還原歷史,讓觀眾能夠通過大銀幕感受到古如歌跨越時空的永恒魅力和蒙古族人民對文化遺產守護的熱情與執著。綜上所述,《尋覓古如歌》憑借其對古如歌文化的真實還原與深刻解讀,以及對文旅融合創新模式的成功探索,贏得了業界內外的高度贊譽,成為了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有力地推動了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認知,也為中國電影在展示和傳承民族文化遺產道路上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本文鏈接:http://m.bbbearmall.com/news-222463.html斯力更導演執導《尋覓古如歌》 榮獲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新特別榮譽